对太极生态的思考 张世昌 太极拳在当代发挥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的作用,特别是太极生态为人类的大健康起到了无可估量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球习练太极拳人数超过1.5亿人,位居单项体育运动习练人数首位。习练太极拳的时尚和热潮,正在以中国为核心,向全世界各地普及,为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本文围绕太极生态,发表一些思考,以求共鸣。 太极文化孕育太极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道、儒、释三教文化为核心,集大成。 武学始自于道家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集易学、道学、儒学、佛学、医学、兵学等中华传统文化于一身。在“天地之道”以外又立“人道”一格,将人提升到与天地相对等的地位,合之为“天地人”三才之道。 武学在道家文化视为自然,主养生。 武学在儒家思想视为中正,主养德。 武学在佛家学说视为明心,主养心。 武学的最高层面是太极拳道。 太极拳道是天人合一、三才致和之大道,是技击高界、处世奇术、做人奇境,是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河洛文化”、“中医中药学”、“气功导引术”、“兵学”、“力学”之大成的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太极者,宇宙万物变化之轨迹也;拳者,太极心之表象也”。太极文化孕育了几千年才造就了太极拳。作为一个完整的武学体系,太极拳形成较晚,从王宗岳时算起,距今只有近240年历史。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这种拳术以阴阳对立统一、生息消长互寓的哲学内涵,发展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是一种既能协调又能平衡人身肢体和内部机能的技击术、健身术、修身术。 太极拳的技击功夫 太极拳,是武与道的完美结合,首先显示出的是技击的功能。以柔克刚,刚柔相济;虚实相对,避实击虚;以虚击实,以虚击虚;静如山岳,动若江河;静以待动,以静制动;以慢蓄快,以快打慢。这些成为太极拳临场应变、感而应发的整体反映。 太极拳无论什么流派,其理为一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当练到一定境界时,由脚而腿而腰的过程成为一个意到气到,气到能量流产生的过程。原先的拙力或者后天之力消失殆尽,而是以一种能量流的形式,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由最近、最方便的直线距离达到对方的虚处、背处,浑身是招术,随心所欲不逾矩。外家拳练的是神、意、气的集中,内家拳练的是神、意、气的化合。力拳打绵拳,拳之落空,如大石之投流水,铁锤之击棉絮,人体之扑树叶。正所谓“彼若进攻堕深渊,彼若后撤丈处翻”。 太极拳的技击功夫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武术史的辉煌。在当代,无数太极拳人正在为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遗产而不懈地努力着。 太极拳和而不同 太极文化主张宇宙是一大太极,人体是一小太极。太极拳正是用自己一套独特的运动方法通经活络,恰好适应了人体生理需要。这是太极拳为人类普度健康的理论依据。 我们修炼太极拳,大凡要经过太极操(拙力未退,形体之规范)、太极舞(飘浮散乱,松柔之习练)、太极拳(阴阳相济,攻防之转换)、太极禅(圆融从心,高端之感悟)四个阶段。要在这四个阶段上有所突破,学练中要坚持一是从重形不重意逐渐演变到重意不重形;二是从重外不重内逐渐演变到重内不重外,实际上是一个方向,就是用意不用力。因此,学练太极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呈现出金字塔的形态。 我们习练太极拳,男女老少咸宜,人群呈现出身体素质、生活素质、文化素质的差异,同时,对太极拳习练的需求、目的,自身的悟性以及追求的快乐和意境形成了不同的层面。 中国特有的太极拳,各种风格导致门派林立,派中有门,门中有派,派中有别,呈现千姿百态。 这些不同元素的交叉和融合,互相依托又互相排斥,互相保守又互通有无,网织成一个庞大的太极生态,正像一个斑烂的海底世界,又如同万类霜天竞自由。 天和是天道,地和是地道,人和是人道,它们自有它们的内部规律。太极生态本身就是道,我们修炼太极拳,最终目的是顺遂它,圆融它,时刻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回归到和而不同的世界本源。 太极拳为而不争 太极拳不仅仅是肢体的运动,更是心意的锻炼。它以哲学的形式重了悟而不重论证,既非依附科学亦非依附宗教,包容和汲取道、儒、释三家积极和合理的部分,使人们在性命双修上给予返朴归真的锤炼,逐步使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符合自然之道,达到由武入道,体现庄子“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境界。这是太极拳的特性,重学练更重于悟性,重知识更重于道行,不在气而在于精神,不在形而在于意境。这里,无为而无不为,是大为;悟性与神明是主观意识,无法判断标准,亦无可争,是不争。 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使人们进入“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应物自然”、“阶及神明”之上乘境界,进入这个境界,必然与人无争,天人合一,自我圆满。通过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逐渐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对世界的看法趋于淡泊、宁静与和谐。“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节阴阳而调刚柔”,“恬淡虚无,居处安静,静则神藏”,从而改善我们的秉性。 太极拳“秀若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这样的灵性如涓涓细流注入我们的意识和躯体中,将和天地自然相融,心灵自然升华,世界观自然改善。 太极拳大道必守 太极拳是武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国家的民族的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财富,理应为广大老百姓服务,为正义与和谐社会服务。 当代之所以形成庞大的太极生态,缘自太极拳的“和而不同”、“为而不争”,但最终归宿到人类的大健康上。大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太极拳顺应了这个时代潮流,因而彰显出它无限的生命力。凡是违背了这个大健康的宗旨,必然是小道,甚或滑落到斜道上。 守大道是太极拳的立身之本,掌握攻防技击原理,增强身体内部和谐,长生久视尽知天命,这是大道。 守大道则守中正,守松静,守时度,守情志,守上善若水,守无过不及,守随曲就伸,守舍己从人,修成博大的胸怀、气度、雅量、谦和、忍让、助人、奉献等优良品质,养成顺其自然、与世无贪、高尚志趣、洒脱儒雅的君子气质和风范。 当今世界略输信仰,稍逊诚信,颇多浮躁,欺于愚昧,有正能量必有负能量,太极生态亦不免此,沉渣泛起,这是很正常的,不足为奇。因为邪不压正,浩然正气、上下同力、科学健身、全民健身,以前是、现在是、今后仍然是太极生态的主流。 在太极生态中,我们首先感谢把青春献给武术事业、牺牲节假日全年坚持训练、为国家争光添彩的竞技太极拳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他们的付出和事迹鲜为人知,可他们是国家太极拳事业的急先锋和特种兵;其次,感谢各地此起彼伏如春笋般成长起来的武馆院校,他们为武术事业输送了一批批后备人才,有些武馆往往入不敷出,但义无返顾艰难地坚守,这是多么高贵的武术品质啊! 我们还要感谢各地的武术协会和太极拳组织、网络、报刊,它们是太极生态的经纬,使广大习练者感到有了自己的家。正是它们的精心组织和热情宣传,才给了武术人提高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使太极生态更加生龙活虎,绚丽多彩。 那些求技击于大成、求健身于快乐、求休闲于充实、求养生于延年的习练太极拳者,无论处在哪个层面、哪个阶段、哪种风格、哪种需求,他们都是我们备加尊敬的人。因为他们不仅仅锻炼了自己,丰富了生态,更重要地是来自于武术,快乐于武术,高出于武术,超脱于武术。 他们都是太极生态的一分子。 (注:张世昌先生应邀作为2015武当国际太极文化论坛演讲嘉宾,此为其演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