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杨式太极拳的发展

2008-9-26 22:4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148| 评论: 0|原作者: webmaster|来自: 本站原创

自杨禄禅到北京授拳,太极拳就以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技击功能、明显的健身效果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太极拳都能接受,这些优势都给太极拳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 杨班侯这一支派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
  杨班侯先生有一个时期是依授拳为业,所以他成手的学生、徒弟不胜枚举,有很多徒弟在杨式太极拳的发展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因文章的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现将能说明杨班侯这一支派发展的李万成、吴泉佑二先生做一说明。
  李万成先生是杨班侯先生的得意门生,他继承了杨式太极拳的大架太极拳、中架太极拳、小架太极拳、快架太极拳、提腿架太极拳、太极四隅捶、太极四路炮捶、太极十三路炮捶、太极撩挎八卦掌、太极散手、太极一时短打、太极点穴、太极抓筋、太极拿脉、太极挫骨、太极丹田功及太极器械等。目前,大多演练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都是他一脉相传。
  吴全佑先生也是杨班侯门生中的佼佼者,他继承了杨式太极拳的一个中架太极拳和快架太极拳,因的真传,造诣精深,后自成一派,为世人公认的吴式太极拳,成为国家太极拳五大流派的重要一支。吴式太极拳将“中架太极拳”称为“慢架子”,将“快架太极拳”称为“快架子”。“至今吴式太极拳除慢架子之外,尚保留传统套路快架子”(见1987年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吴英华(1905-1996)、马岳梁(1901-1998)编著的《吴式太极快拳》简介)。因杨式太极拳中架是练圆,所以有人就将吴式太极拳慢架子称为圆架太极拳。又因杨式太极拳快架是练方,故又有人将吴式太极拳快架称为方架太极拳。李万成先生传承着杨式太极拳的传统套路,吴泉佑先生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但他们同样都是杨式太极拳的继承者、弘杨者和发展者。
  (二) 杨健侯这一支派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
  杨健侯先生一生一直依授拳为业,可称的上是桃李满天下。从他的门下出来的太极高手不计其数,这些太极高手日后在杨式太极拳的发展方面贡献颇大,此文只是介绍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不是太极名人介绍,名人写的太多,就不对文体了,所以这些太极高手另文详叙,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现将能说明杨健侯这一支派发展的杨少侯、杨澄甫二先生做一说明。
  杨少侯先生是杨健侯先生的长子,他继承了杨式太极拳的太极拳大架、太极拳中架、太极拳小架、太极拳快架、太极拳提腿架、太极四隅捶、太极四路炮捶、太极十三路炮捶、太极撩挎八卦掌、太极散手、太极一时短打、太极点穴、太极抓筋、太极拿脉、太极挫骨、太极丹田功及太极器械等。目前,经常在一些武术杂志上看到老拳师们谈到少侯先生打大架和快架的回忆。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我学拳的时候,也经常听到少侯先生家乡的老拳师们讲他练拳和教拳的故事,传说少侯先生的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将学生打跑。但他的太极拳传人的资料就不太清楚了。
  杨澄甫先生是杨健侯先生的季子,他在继承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十五个拳架简化为五个,同时又将套路中的高难度动作删去,使之成为老少皆宜,授众群体更广,影响更大。
  (三) 杨澄甫先生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
  杨澄甫先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具进,将杨式太极拳传统系列拳架的十五个套路简化定型为五个套路(以下将杨式太极拳老架称为传统套路;杨澄甫定型的太极拳拳架称为定型套路),他简化定型的五个太极拳套路的名称分别为:八五式太极拳、37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其中八五式太极拳为两个套路,一个阴腿拳架、一个阳腿拳架,人们常将其称为一个实腿拳架、一个虚腿拳架,这两个套路人们习惯称其为八十五式太极拳。这五个套路门内人将其称为“老五路”。由于散手分上手和下手、既能单人练习同时也可以两人对练,所以有人把散手叫成两路,这样五路拳就变成了六路拳了,故有人又将杨澄甫定型的太极系列拳架称为“老六路”。目前,在社会上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大都是杨澄甫的定型拳架。杨澄甫将定型系列拳架的学习顺序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是这样说的:学习“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大扌履,散手”。太极拳包括一个太极拳实腿拳架、一个太极拳虚腿拳架和37式太极拳,将这三个拳架学好后,再练太极长拳,将以上四个拳架练好后,把单手推挽、原地推手、大扌履练熟,最后学习散手。
  杨澄甫所定型的系列拳架是在杨式太极拳传统系列拳架的基础上简化而来,其具体简化的地方简述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八五式太极拳蕴涵着八门、五步,八门即八卦、五步即五行,八五十三即太极十三势。又因构成八五式,即将太极拳名称分成85式,所以人们也习惯将其称为85式太极拳。八五式太极拳是根据杨式太极拳传统太极拳中架的两个阳手拳架简化定型的。这两个阳手拳架舒展大方,大开大合,易学易练,要领易于掌握。两个阳手架的主要区别是在腿上,一个是阴腿,一个是阳腿。阴腿架主要是练“固”劲、阳腿架主要是练“荡”劲。这两个定型拳架与传统的两个阳手拳架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定型拳架阳腿架中的揽雀尾与传统拳架阳腿架中的揽雀尾动作完全相同;定型拳架阴腿架的揽雀尾与传统拳架阴腿架揽雀尾上肢的动作相同,下肢的动作不同。传统拳架揽雀尾的右掤时右脚向前上一步;做扌履时右脚向回收回来;做挤时右脚向前再迈出去;两手分开向回平抹时右脚再向回收回来;做按势时右脚再迈出去,有人称其为“活步揽雀尾”。杨澄甫先生借鉴了阳腿拳架的揽雀尾将定型拳架的阴腿拳架的揽雀尾也改为“定步揽雀尾”。
  2、定型拳架阳腿架中的如封似闭动作与传统拳架阳腿架中的如封似闭动作完全相同;定型拳架阴腿架的如封似闭与传统拳架阴腿架如封似闭上肢的动作相同,下肢的动作不同。传统拳架做如封时左脚向回收,做似闭时左脚再迈出去,故也将其称为“活步如封似闭”。杨澄甫先生借鉴了阳腿拳架的如封似闭将定型拳架的阴腿拳架的如封似闭也改为“定步如封似闭”。
  3、传统拳架中的两个海底针的动作不同,第一个海底针动作前带童子抱球,第二个海底针动作前不带童子抱球。杨澄甫先生在定型拳架中将童子抱球删去,使前后两个海底针的动作相同。
  4、传统拳架中的分脚、蹬脚动作都要求速度快,用劲猛,动作要带风声。杨澄甫在定型拳架中将分脚、蹬脚动作改为速度均匀、用劲柔和、有飘飘然之感。
  5、传统拳架中的践步栽捶,杨澄甫在定型拳架中改为左搂膝拗步、右搂膝拗步、进步栽捶。
  6、传统拳架中的翻身二起、左打虎势。杨澄甫在定型拳架中改为翻身撇身捶、进步搬栏捶、右蹬脚、左打虎势。
  7、传统拳架中的单摆莲,杨澄甫在定型拳架中改为十字腿。杨澄甫修改过程中将阴腿、阳腿两个拳架除揽雀尾左掤有所不同之外,其它的上肢动作完全相同。这为定型拳架在日后的发展的过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7式太极拳,顾名思义这一路太极拳是由37式组成。它包含了四隅捶、四路炮捶、撩挎八卦掌、十三路炮捶的缠丝、背丝扣、上下、进退、领落等十三势内涵。它是由八五式太极拳中的37个不重复动作组成。是由慢向快过度的一个套路,它本身即可以慢练,也可以快练。这个套路用法杨澄甫先生在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中以照片对练的形式公开。笔者于1998年在《杨式太极拳用法解要》一书中将这个套路的单练、对练一并公开。
  太极长拳是由杨澄甫根据传统太极拳快架简化定型的,原传统太极拳快架有一百多式简化为七十余式,同时也参照八五式太极拳的简化方式对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定型。笔者以将太极长拳写入了《杨式太极拳阐秘》一书,此书现以脱稿,近期即将出版,太极长拳的具体内容请参阅《杨式太极拳阐秘》一书。
  杨澄甫先生对太极散手没有加以改动,所以定型系列拳架的太极散手与传统系列的太极散手完全相同。
  经过杨家三代的不懈努力,使杨式太极拳由形成到发展,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杨式太极拳传统系列拳架和简化定型系列拳架并驾齐驱,造福人类。尤其是根据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的虚腿拳架,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编排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国家体委武术科于1957年组织专家编排的“八十八式太极拳”,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又起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杨式大架太极拳的推广普及?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家体委等部门为推广太极拳,使之成为群众性的健身运 动,组织创编了以杨式大架太极拳为基础的24式太极拳,1957年又出版了目的在于为学习杨式大架太极拳提供规范教材的 《太极拳运动》一书。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也相继编制了太极拳、太极剑等的竞赛套路、竞赛规则,为推广太 极拳运动做了许多工作,使太极拳在全国乃至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由于杨式大架太极拳动作舒展优美,易学、易练,健 身功效突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已经成为学练人数最多的一种太极拳。
  当前太极拳运动面临的问题?近五十年,杨式太极拳发展最快。但是,在快速的普及推广中,突出了杨式 太极拳的易学、易练,传播着粗略的拳架形式,而很少强调要领及用意运气,使得真正的杨式太极拳被淡忘,出现了大量的 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的现象。为此,当前太极拳运动面临着从普及到提高的阶段,太极拳爱好者练拳不能总停留在形 似上,要强调用意运气,逐步做到形神俱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的功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