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陕西武术网 首页 武术拳种 红拳 查看内容

河北肥乡“红拳”徘徊在“非遗”名录之外

2010-12-14 16: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335| 评论: 22|原作者: 李运强|来自: 新华网河北频道

  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的旧店乡,这个只有3万人的小乡镇,却因拥有张庄土织布、东马寨皮影、南营四股弦和东辛寨红拳四块民间文化瑰宝的“金字”招牌而闻名全国。前三个民间文化瑰宝在当地政府和文化人士的积极努力下,已申请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东辛寨红拳至今仍徘徊在国家保护名录之外,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东辛寨红拳,肥乡县委、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和知名人士正在积极奔走,争取早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这一濒危民间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近代肥乡红拳“三落三起”  

  红拳源于秦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近代,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红拳与其它拳派一样,经历着历史波涛的不断冲刷,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架势结构和特点风格。由于红拳流传甚广、习练着众多,很多门派都把它作为基本拳技套路和必修科目,故素有“诸艺之源”之称。

  红拳有大红拳、小红拳和老红拳之分。当今,红门弟子已遍及全国各地,除河北外,陕西、广东佛山、江苏沛县、山东、黑龙江、新疆、安徽合肥、上海、福建、湖北、江西等地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并先后成立了红拳研究会(或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目前,在冀南一带,习练红拳的老拳师中,有不少人都习练肥乡县东辛寨村的郭家红拳。据东辛寨村郭家红拳十代传人郭书运说,自始祖郭修身至其子郭红卫已世代相传十一世,依次推算,肥乡红拳少说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内乱横生,外患不绝,人们无所生计,更别说习武练拳了,红拳的发展陷入空前的窘境。解放后,国运渐昌,百废待兴,中国民间传统武术受到国家重视,重新获得了新生。贺龙元帅更是酷爱武术,他出任国家体委主任后,非常关心和重视武术的发展,多次与武术界名家大师研讨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播与推广,自此,习练红拳者日渐多起来,红拳迎来了发展高峰。据郭家红拳第十代传人郭书运说,当时仅东辛寨一个村练习红拳者就不下四、五百人,再加上外地慕名求艺者,每天,他家里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早晨和晚上来打拳的人把院子挤得满满当当,就连门外的过道里都占满了人。就在红拳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1966年---1976年的那场大风暴再次把刚刚燃烧起来的激情降至冰点。直到粉碎“四人帮”后,红拳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981年,郭书运带着父亲的重托和对传播、继承红拳的历史责任,开始在村里及曲周县设场授徒,一时间,从习者数百人,再加上周边一些老拳师自发地教徒习拳,于是肥乡红拳在当地慢慢传播开来。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挣钱,红拳的传播再次受到影响,发展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当时,除了周边的乡村有一些老拳师还有维持外,也只有郭书运还在传授和推广红拳,对这种现状,老拳师多以抱拳自叹。

  近年来,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专门对红拳进行挖掘、整理与保护。郭家红拳的第十代传人郭书运、第十一代传人郭红卫一脉传人在继承前学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创新,有志于肥乡红拳的传承与发扬,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肥乡红拳,受益于肥乡红拳,一股推广民间武术,弘扬肥乡红拳的热潮正在复兴。

  ■历史上肥乡红拳名家高手云集

  肥乡红拳属于中国武术四大流派——查、花、炮、红之一的“红拳派”,它集内家外家之长,吸收并借鉴了其他拳法的优秀招式,形成了盘、法、势、理俱全的红拳体系,是北方红拳的重要代表之一。肥乡县的郭家红拳在冀南地区方圆百里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当地民间至今仍流传着郭老饼的多次巧败外地拳师挑战和郭清香(小名郭记的)打败日本武士的传奇故事。

  郭老饼的约生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具体生卒日期不详,是郭家红拳第六代传人,其武艺高强,臂力过人,有“一担挑”的美誉。有一天,郭老饼的正在挑水,一位好事者趁他弯腰之际,突然窜到他身后,也不说话,使出一个“仙人摘果”的招式,用掌猛袭他的裆部。郭老饼的听到身后一阵冷风袭来,双腿用力一收,就将对方牢牢夹住,任凭怎样挣扎也抽不出手来,只能跟着郭老饼的身后走。有人说他身后怎么跟着个小孩, 郭老饼的转身说哪有啊,但见好事者已被摔出丈外,双手生生地脱了一层肉皮。

  郭老饼的武功了得,在周边各地名声很大,前来找他比武切磋的人相当多,但他恪守武德,总是点到为止,从不持强凌弱,艺高欺人。

  一次,一位南方拳师来找郭老饼的比武,双方约好,在村中关帝庙前比试。为炫耀自己的功力,南方拳师随手在庙前大枣树上折下来的几根拇指粗的枣木棍子,单手握住,四指握紧,拇指用力,喀嚓、喀嚓几声,将枣木棍子折断为数截。南方拳师正在得意之时,却发现自己的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被人压在关帝庙前的楹柱之下。他深知遇见高人了,遂弃袍而去。还有一次,一位山东来拳师前来切磋比武,当时郭老饼的正在地里犁地,他就挥着牛鞭说:“等我犁完这遭地再比试吧。”只见他左手扬鞭,右手扶犁,用力下沉,瞬间地上就犁出一道两尺左右的深沟来。挑战者一看,惊得目瞪口呆,知道对方武功深不可测,不等郭老饼的回来,就急忙悻悻离去。

  在郭家后人中,最得郭老饼的真传就属郭清香了。郭清香(1911年—2004年),小名郭记的,是郭老饼的曾孙、郭家红拳的第九代传人。郭清香自幼随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习武,一生不得间断,深得祖上三代真传,并有所发展,功夫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郭清香少时家境贫寒,1930年(即民国十九年),年仅19岁逃难来到邢台,被日军抓为壮丁。日军头目佐藤问他:“会干什么?”他说会练武。佐藤就找来四、五位日本高手,有比试拳脚的、有比试刀枪的、有比试摔跤的,皆被他一一打倒在地。佐藤见状,便招呼几个人一拥而上,只见一眨眼的功夫,几个人抱头的抱头、捂脚的捂脚,全部躺在丈余外的地上嗷嗷乱叫。自此,郭清香打败日本高手的消息迅速传开,国人欢欣鼓舞、为之振奋。

  郭清香精通“轻身术”,丈把高的墙头一纵即上,飞檐走壁,如行平地。他一生嗜武如痴,凡与人交谈,皆谈论武术,别的一概不谈。他武艺高强,与人交手,从无闪失,年过九旬,仍能顷刻间将五、六名壮年男子打倒在地。他精通医道,推拿按摩、正骨托臼无一不通,十里八乡的乡亲有个大灾小病的都会找其看病;他武德高尚,对诚心求艺者,一概倾心义务相授,不受一分钱,常教育众徒弟和子女要乐善助人,不要与人斗狠逞能。他曾经多次受邀到外地教拳,所授门徒及再传弟子众多,遍及国内河北、山东、河南、吉林、山西、内蒙古等省市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意大利等国。

  郭清香坎坷半生,名气很大,是一位颇具影响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当地方圆数百里,只要提起郭记的(郭清香的小名)的名号,上至九十岁老翁,下到十来岁的小孩都能说出一两个关于他的故事来。由于常年练功,他养成了合衣坐着睡觉的习惯,即使睡着了也随时保持警惕,外面稍有动静,便会从窗户一窜而出,从不走门。据郭书运说,父亲一生没有生过病、吃过药,直到去世时也没有倒下,仍然安详地端坐在椅子上,面色红润,其势如初,无疾而终。

  ■现代肥乡红拳的希冀

  郭家红拳世代相传,家中妇孺老幼皆会武功,众徒弟中更是高手如云,不胜枚举。

  郭书运自幼在父辈的指教下就开始习武练功,勤学苦练数十年,从不间断,虽已年近六旬,手脚还是那么利索,打起拳来,忽忽生风,落地生根,拳矫健迅猛,刚劲有力。其子郭红卫8岁的时侯便在爷爷郭清香的精心传授下苦练武功,练就一身软硬功夫,16岁时就被鸡泽县武术学校聘为教练,后又到石家庄授教。18岁参军,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某部武术教练员,主要负责中央首长安全保卫工作,多次出色完成外事保卫任务。被巴基斯坦高级武官称为“中国最优秀的保镖。”2009年在北京军区警功大比武中荣获金牌,其在一分钟之内同时击倒十个人的好成绩,至今无人能破。

  如今,郭书运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正为筹建武术学院、成立红拳研究会奔波,他决心联络国内外的武术爱好者,加强国际国内的武术交流与合作,发扬中华武术文化,弘扬国术强种、强国精神。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融汇中华传统武术,弘扬国粹文化,强力打造中国的红拳文化品牌,积极申报红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肥乡红拳真正成为中华武术界的宝贵财富,让肥乡红拳像春天里的鲜花生机勃勃,盛开中华大地。

  ◆相关链接:

  红拳的历史,要追溯到秦代。据《中国武术史》记载,秦时就已经出现了对练套路,而且最早盛行于“三辅”,即今陕西关中一带,这是红拳的最早雏形。据传,秦王嬴政每次打完胜仗的庆功会上,武士必跳拍打舞,“击皮为鼓”,以示庆贺,据考证,红拳炮锤套路中的“放炮”、“十三响”等动作,就起源于此。

  宋代武术为官方所重视,兵源文化得到发展,《武经总要》、《武学七经》等一批理论性著作陆续出版。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是红拳的创始人,最早流行于陕西关中。宋代把套路称为“使拳”,把棍术套路称为“使棒”,陕西方言称“耍拳”、“耍棍”,俗称“东枪,西棍,关中拳”。由于关中拳在当时非常流行,陕西方言称“耍红了”,因此,后来就被称为“红拳”。同时,在继承和发展武术方面,佛家与道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少林拳法》载有“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技传大小红拳、棍术、擒拿等”。随着历史的变迁,红拳得到了空前的传播和发展,衍生出众多流派,逐步发展为北方的红拳、南方的洪拳和中原少林看家拳(即三晃膀大洪拳),世代相传至今。

  据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农民运动》记载,清中叶后,民间教门中传习红拳者颇多。乾隆时的常子敬、李子贵,嘉庆时的张景文、张洛焦,道光时的张真、阚梦祥,光绪时的阎书勤等,皆是红拳拳师。山东冠县人张洛焦述其传承云,其叔张光谱学自山西平遥人师来明,师氏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陕西周至拜宝鸡人张阳真为师,学得红拳两套。这与红拳出自陕西相吻合。道光、咸丰年间,红拳主要分三派,代表人物有三原高三(高家)、临潼邢三(邢家)、潼关苏三(苏家),简称“三三”,他们与李四(擅长通臂,人称通臂李四)交情甚笃,互通拳艺,奠定了现代红拳的基本风格,尤其是高三,他博采众家之长,对红拳的继承、发展与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